張老師基金會 朱芯儀 諮商心理師
小芬是個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,這是她擔任專賣女性日用品門市小姐的第一天,她單純的想:「當門市小姐就是要以客為尊,這樣就不會錯了!」。
結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,小芬覺得十分疲倦,但除了倦容,她的臉上好像還有什麼說不出來的陰影。觀察敏銳的店長很快就注意到這樣的情形,關心的詢問,小芬吞吞吐吐的說出事情的原委。
有一位男客人站在賣口紅的專櫃前,東挑西選好像在找什麼,小芬上前關心的詢問對方是否有需要幫忙之處,客人表示:「我不知道要給我女友買哪一種口紅比較好耶!」小芬親切又專業的介紹各種口紅的優缺點,但是,這些資訊似乎都沒辦法幫助客人下決定,氣惱的小芬懷疑是不是自己說的不夠清楚呢? 這時,客人非常仔細的打量著小芬,出聲詢問:「妳也有擦口紅,你是擦哪個牌子的啊!」 不疑有他的小芬立刻回答:「xxoo牌的啊!」客人緊盯著小芬的嘴唇猛瞧,正當小芬覺得有些尷尬時,客人色瞇瞇的說:「哇! 你的嘴唇好性感,真想親一口啊!」 還沒回過神來的小芬,又覺得自己被轉身去櫃台結帳的客人摸了屁股一把。雖然是賣出了一條口紅,但小芬覺得心裡好不舒服哦!
你是否也遇過別人伸出鹹豬手、講黃色笑話、公共場所惡意的肢體碰觸等等讓人不舒服的經驗呢?到底什麼是性騷擾?遇到性騷擾應如何面對? 像上述案例中的店長或主管得知同仁被性騷擾時又該如何協助呢? 這一期,就讓我們把長久隱晦在黑暗中的性騷擾攤在陽光下仔細審視吧!
【什麼是性騷擾】
以羞辱、貶抑或騷擾的言詞和態度形成敵意的環境,像是拿身材、打扮大作文章、講黃色笑話等,故意展示猥褻的圖片,用電話網路說些不堪入耳的言語或發出不雅的聲音,歧視性或騷擾性的肢體行為,像是偷拍、毛手毛腳、暴露性器官等,以性服務為交換利益的條件,像是利用約會佔對方的便宜、作為升遷調職及加分的條件等等,只要造成當事人不舒服的感覺,都可構成性騷擾。
性騷擾是一種非自願性、不受歡迎且是令人不愉快的感受,即使對方覺得自己並沒有如此的動機和意圖,但判斷的重點是在於被害人的主觀感受,除了不舒服,被騷擾者可能還會有焦慮、生氣、困惑、羞恥、無助等的情緒反應,頭痛、失眠、做惡夢等的生理反應,甚至開始對自己的能力、人際關係和未來的生涯發展都出現負面的影響。
而男人當然也可能成為性騷擾的被害者,只是在現實狀況下,受到性騷擾的女性遠比男性多,因為在我們的社會結構中,兩性擁有不同的「權力」關係。的確,性騷擾常與權力牽扯在一起,也就是為何我們在談到職場性騷擾時,想到的常是主管騷擾下屬、客戶騷擾員工了。
【遇到性騷擾該怎麼辦】
1.破除迷思:「覺得被性騷擾很丟臉,覺得說出來更丟臉」這些迷思,會導致我們壓抑負面的感受,被騷擾不是你的錯,而是他的錯,這些迷思不只使這樣的不舒服更形加劇,更讓這些加害者沒有受到應得的教育和懲戒。
2.健康明確的態度:當你有被性騷擾的感受時,千萬不要懷疑或忽視、壓抑自己的感受,要將自己的遭遇「大聲說、用力說、公開說」,有了這種健康勇敢的心態,再來就是要有堅定的態度,正面直接表示自己的不悅和拒絕,不要沉默或採委婉間接抱歉的方式,更不要曖昧不明、模稜兩可,讓對方認為有可趁之機,反而會造成更大的誤會。
3.建立資料庫:平時就和同事、朋友或親人多多研究對策,討論到底要如何因人因時因事的不同情況,把這些感受表達出來,到底是要回瞪、立即起身或挪開身體、大聲呼救、反諷、找人支援還是用其他表示憤怒的行動。
4.尋求資源:研究顯示,有越強社會支持力量與資源網絡的當事人,能夠從性騷擾的陰影中復原的機會是最高的,所以,多跟你覺得對自己、事情有幫助,覺得信任的同事、主管、親友或心理師討論,要採取法律或其他行動、有什麼資源管道、又是如何與這些負面情緒相處與化解的做法。
【如何協助被性騷擾的當事人】
1.請相信他:若被性騷擾的當事人來找你抱怨、哭訴或申訴時,請先採取相信的態度,專心聆聽他主觀感受的一切,別質疑:「怎麼可能,他一向是個好人啊!」、「不會吧! 是你想太多了!」或是「你怎麼還吃得下飯、睡得著覺,真的有那麼嚴重嗎?」。
2.協助他停止自責: 被性騷擾的當事人普遍會出現一定是自己犯了錯、丟臉、羞愧、處理不當的自責感受,請別再說:「你一定做了什麼(穿了什麼、說了什麼),才會被性騷擾!」、「你怎麼當場沒有言詞拒絕?」,請堅定的讓他知道「這不是你的錯,讓我們一起來面對這件事!」。
3.尊重當事人的感受:他是被性騷擾的被害者,而你不是他,請別再說:「這個舉動只是一種試探啦!他是對你示好,不是性騷擾!」、「只是不小心碰到一下,那時候人很多嘛!」。
4.尊重當事人的需要:有時我們在聽到當事人陳述這些遭遇時,我們比他更氣憤、更激動、更覺得不可忍受,所以我們立即想找對方理論、想去對方那裡咆哮、帶他到相關機構求助、想要採取法律行動…,謝謝你的關心和正義,但是請尊重當事人的需要,與他商量討論要有什麼後續行動,千萬不要貿然行事,造成當事人的二度傷害。
性騷擾不是開一句玩笑或是摸一下兩下的問題,而是尊重每個人是個獨立完整的個體,是尊重身體自主權的問題,讓我們一起來建立「只要我不喜歡,你沒有權力這麼做」的價值觀,一起來關心和創造更自主、自律也自在的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