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死亡面前,我們都很渺小,但是我們有選擇。因為15歲經歷過多次重大的生死關卡,每一次都和家人抱頭痛哭,談著這次我會不會死? 如果我死了你們怎麼辦? 什麼情況下不要再救我了?
直到現在腦瘤還是在我的身體裡,不知道何時會有變化。因此,死亡一直離我很近。
從每年複診時都覺得像是宣判死刑或無期徒刑,到以死亡冥想的方式排演自己的離開,我愛的人也一一在腦海裡被搬上死亡的舞台,體會著他們終將與我分離的一幕幕,我更知道,把重要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,把重要的事放在重要的位置,不虧待自己,不虧待愛我的人。
我要帶著安心、坦然的微笑和世界說再見、不留遺憾。最近我和家人完成了一件絕對是終生大事—到醫院「#預立醫囑」。108年「病主法」上路,法律上賦予病人不只可以拒絕侵入式的醫療,還可以選擇「拒絕維生醫療」的權利!
也就是說,在特定的臨床條件下(末期病人、植物人、重度失智、其他政府公告之重症),在發生重大疾病的時候不予急救,不做CPR、不插管、不電擊,並撤除一切維持生命的手段,自然面對生命的消逝。
當然,這些病人的狀態一定是醫生判定無救了,才能有這些處置。而通常到了這個時候,病人可能也失去意識、表達能力,沒有辦法與醫師溝通,到底他想用什麼樣的方式離去?到底還想不想要用維生系統存在?
因此,「預立醫囑」就是可以讓你在意識清楚的狀態下,事先告訴醫生自己的醫療處置。既使真的來到生命的最後失去思考能力,你還是可以表達想要走的時候是什麼樣子。
預立醫囑對華人社會來說不容易,因為碰觸到了大家閉口不談的「死亡」議題,很多人覺得「呸呸呸!觸霉頭」就不想談這些。但是越不想談,問題越多。若沒有事先預立醫囑,遇到重大傷病「要不要救」這個巨大壓力,就落到了子女身上。不救,心理難以承受;救了,後續的照護可能是個沈重的負擔,尤其現在少子化,照顧的責任更加重大,或是若沒有子女、又沒有預立醫囑,該怎麼辦?
人生有很多偶然,但卻無疑的只有一個必然,就是走向死亡。提前面對死亡,我們能更知道要如何好好活著。不管你是否預立醫囑,死亡都是我們逃無可逃的面對,衷心祝願所有人,生而精彩,死而無憾。
#芯言心語 #心理韌性
音頻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