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失業的這一年來,沒跟他要過錢,他也從來沒有給我錢,或是幫我買什麼東西,頂多就是一起出去吃吃飯的時候他買帳。他曾說過即使我沒工作,他也會養我,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支持他。我都沒有再跟他計較這些了,他還天天跟別人嚷嚷著說,他要養我好辛苦!
有一天火大我就問他,你有養我嗎?他沒有說話。但是還是跟別人抱怨,又輾轉到我這邊來,我真的不懂,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態呀?」
這種戲碼一再上演,拉拉扯扯持續了好長一斷時間。
聽過防衛機轉嗎?
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精準的說出他的心理,因為只有當事人才能下這樣的判斷,但如果用防衛機轉的眼光來看,這類的情況讓我想到雙重否認的自我壓抑,又像是合理化後的反向作用。
聽起來很複雜吧!我們之所以會摸不著想不透,因為他是調色過的,並不是以單獨來看的,其實人心就是這麼的複雜。
一般來說,人在遇到不愉快或痛苦的事時,會下意識地否認它的存在,
就像當我得知我得了腦瘤,第一個反應就是這種事怎麼可能會降臨在我身上,
但不僅是這個層面而已,如果他明知道他曾經承諾過你,但他卻沒有辦法好好回饋你,以致他心裡非常愧疚。他無法接受自己無法回饋你的事實,
並把無法接受的這個念頭壓抑下來。儘管他否認心裡有愧疚,但是又沒辦法接受這個愧疚,就出現了雙重否認,
致使他真的認為自己付錢在養你。 因為怕愧疚被挑起,就先發制人,透過跟別人的抱怨肯定自己的作為,讓自己心安理得。
他說的有多用力,其實代表和內心有多愧疚,
就像很多沒有盡到孝道的子女在得知父母病重的時候,總是指東指西,好像自己很孝順,
他無法接納沒有孝道的自己,也無法接納那樣子的愧疚。
請別再糾結,跟他爭論你有沒有養我的問題了‼
因為根本不是有沒有扶養的問題,而是現在的他根本不願面對和承認自己的問題。
而你,如果看懂了,
可以選擇與他繼續拔河,也可以選擇把精力放在自己未來的生涯上。
了解對方的心理,並不是為了要指責誰對誰錯或糾出兇手,而是,請還給我們選擇的自由。
#心理韌性